凝聚新力量 增添新活力
从创新执法机构自身工作制度的角度,着力于优化执法方式,统筹解决执法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突出矛盾。
英国启动了440亿美元的清洁增长基金,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包括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民众淘汰旧的汽油车,建设绿色社区,实施零排放车辆战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加大对屋顶太阳能的补贴、取消相关电力税费等。
截至2019年底,已有40多个国家和25个地区政府通过排放交易系统和税收对碳排放进行定价,覆盖了全球超过22%的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从碳定价中筹集了约450亿美元。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到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政策宣示,并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措施,包括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启动绿色发展基金、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等。目前80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加入燃煤发电联盟,承诺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包括引导公共和私营部门加大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诸如储能、可持续燃料、氢能,碳捕获、利用或吸收技术等。根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占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从技术路线图上看,这个过程不会是线性的,而是一个逐步加速的过程。从需求端降低对高耗能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要求,2021年3月底前,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落实《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调度各地在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方面的亮点成效及典型案例,并定期组织宣传报道,促进经验交流。从创新执法机构自身工作制度的角度,着力于优化执法方式,统筹解决执法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突出矛盾。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建立执法事项目录、完善履职责任制度,强化现场检查计划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责任要求,统筹和规范针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增强执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问:请问《指导意见》规定了哪些生态环境执法的具体制度?答:《指导意见》共分为四个部分,共涉及18项具体制度,分别侧重明确职责(3项制度)、优化方式(5项制度)、完善机制(5项制度)、规范行为(5项制度)。
问:请问《指导意见》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答:《指导意见》的出台,一是向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指明了当前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路径。问:请问《指导意见》起草的背景是什么?答:《指导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满足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以及解决老问题的迫切需要:一是满足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要求。
第一部分明确执法职责,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第四部分规范执法工作,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对《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主要思路和内容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违法问题查处机制中,遵循分类处置原则,瞄准科学高效目标,通过完善自由裁量权制度、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等,对轻微违法审慎包容、帮扶指导
据介绍,《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共涉及18项具体制度,分别侧重明确职责、优化方式、完善机制、规范行为。中国生态环境部1月14日发布《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要求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严格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曹立平说,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建立执法事项目录、完善履职责任制度,强化现场检查计划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责任要求,统筹和规范针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增强执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和正面清单制度,配合非现场监管方式的加强规范,切实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精准投放执法资源,在减少对企业干扰的同时提高对违法问题的发现率。
同时,从创新执法机构自身工作制度的角度,着力于优化执法方式,统筹解决执法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突出矛盾。《指导意见》要求,2021年6月底前,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实施常态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
通过区域交叉检查和专案查办制度,集中调取精干执法资源,确保重点任务和重点案件办理的高效完成。《指导意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执法制度进行了系统和优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14日在北京对记者说,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部在环境执法上创立了很多执法手段和方法,此次《指导意见》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18项具体制度,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使环境执法没有空白不留死角,达到明确责任、统筹资源、完善机制、提高效能、约束执法机关及其人员行为的作用。
《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从2019年11月开始启动,组织1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分别针对六个重点专题开展研究,广泛吸纳地方研究成果,今天终于以今年生态环境部一号文件的形式正式公布,中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14日在北京对记者说2问能源结构高碳,达峰还有多难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约85%,其中煤炭的占比达到57%,碳达峰行动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为2225家,其中,江苏共有216家,占比接近10%。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说,十三五以来,尤其是2016年以后,江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减煤,近几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碳排放基本保持平稳,小幅波动,而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体现出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具备和碳排放脱钩的迹象。不断向上突破的数字背后,是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
如果单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碳排放的总量就不会再增长,这个拐点就是碳排放峰值,即碳达峰。虽不在试点之列,但江苏实际上很早就为碳交易的全面启动做好了准备。
同时,企业必须不断减排,以应对不断收紧的免费碳排放配额。孟早明介绍,江苏的碳核查工作一直进行得有条不紊,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近年来,北京和碳作为服务商,就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参与了综合能耗为5000吨至1万吨标煤的碳核查工作。
走进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蓝天白云,草木成荫,整洁的道路连接起钢铁智造厂房。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怎么办?从国家层面上看,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达15%,而江苏在11%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
钢铁业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根据十四五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速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主攻方向。为让深圳能源集团这样的新能源企业能够更加顺利在江苏落地,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不仅主动开展扬州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研究,提出各区域新能源开发容量、开发时序和布局建议,还及时为每个电源项目定制接入规划方案,同步纳入电网规划,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水平。在完成碳核查的基础上,火电作为全国碳市场开启后的首个被纳入行业,相关企业将领取一定的碳排放配额,而一旦实际碳排放量超标,就需要去碳市场购买差额,未超标则可出售富余的额度。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加紧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
尽管从碳强度来看,江苏在全国兄弟省市中较低,碳排放的效率总体来说较好,但是从总量来看还是比较高的。作为经济大省,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去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一般来说,GDP的增长会产生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单位GDP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变,那么,GDP越高,碳排放总量就会越大。
省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说,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除了区外来电和连云港核电站机组发电外,只有靠风电和光伏,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带拐弯,任务非常艰巨。因此,一是要多用屋顶,二是向海发展。
同时,我省还构建新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以风光资源数据为基础,按照年月、地市、发电集团,以及海上、沿海、内陆发电类型等不同时空维度,开展江苏电网新能源运行特性大数据分析工作。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效能,把低碳发展列入南京十四五规划,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丰富南京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但十四五时期,江苏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比如连云港盛虹炼化、南通中天钢铁等,加之芯片制造、新能源电池、数据中心等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居民生活等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江苏在现有基础上碳排放还会有增长势头。
来到位于黄海之滨的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这里被业内称为海上风机大观园,项目囊括了国内外10个厂家的13种不同机型。据了解,我省已建立省地一体化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实现全省6135台风机、19924组逆变器单机运行状态与风光资源数据的耦合分析。
3问碳排放权交易,江苏如何接轨全国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将从试点市场迈向全国市场。江阴一家参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碳交易确实会倒逼企业重视碳减排,实现技术上的提升,未来,碳将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短期内,我们将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分配的比例还会逐渐降低,电厂的整体成本或有较大程度增加,不过,我们有信心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中发挥作用。
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达到峰值后,要把排放从高位降下来,就需要通过植树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抵消,这就是碳中和。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